地礦文化
- 地礦文化 >
繼承傳統 再現輝煌
197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先生的倡導下,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水文部隊中有一支基建工程兵建字七二四部隊誕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寶塔山下,成為擔負祖國西北部地區水文地質普查的水文部隊(陜西地礦九0八前身)。戎馬10年間,他們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發揚吃苦耐勞的軍人作風,足跡遍布陜甘寧邊區的每一道溝壑,汗水灑遍了黃河兩岸及毛烏素沙漠地帶的每一個角落,出色完成了陜甘寧晉蒙周邊地區1:20、1:5萬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勘探任務,創建成了全兵種“一流隊伍”。在人民大會堂曾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84年這支隊伍聽從黨的召喚,服從改革的需要,脫下戎裝,成為地質礦產部直屬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隊伍的一員,他們發揚傳統,甘于奉獻,從神府煤田開發的大型水源地論證到陜北各能源基地的水源地詳查;從神木北站、神朔鐵路沿線的水源地勘探到甘肅酒泉火車站、青海德令哈的地熱井,寧夏六盤山隧道服務區供水、蒲城電廠深井施工以及榆林、延安地區各縣市城市供水的勘查中都留下了奮斗的足跡和輝煌的業績。
1999年屬地化管理后,在“調整打基礎、發展上臺階”的思路引領下,按照“一主兩翼”的產業發展格局,繼續以陜北能源基地開發和城市供水為主,融入地方經濟建設,尋求市場中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的發展空間,利用科技創新,成功的解決了陜北白于山貧水地區的人畜飲水問題,被當地政府和群眾譽為“水神”,并獲得了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府谷巖溶水、西寧、臨潼地熱井開發以及甘肅榆中蔬菜基地農業灌溉井施工中取得了豐碩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陜北、甘肅、內蒙地區煤田勘探開發中受到同行業高度贊譽,在及延安、漢中地區地質災害滑坡治理和西安周邊地區基礎工程勘察施工中獲得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社會聲譽。臨潼基地房地產的有效利用和神木沙母河聯辦煤礦的開發為陜西地礦九0八插上理想健康的發展翅膀。
如今九0八人憑借著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科技領先積淀已有長足發展,資質建設全面加強,各項體系趨于成熟。目前九O八這艘輪船已揚帆遠航,我們會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再現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