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礦新聞
發揮找礦主力軍作用 力爭找礦突破新作為
趙 璞
2022年10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對地質工作給予肯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漢中隊作為漢中地區找礦主力軍,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主動擔當作為,圍繞重要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進一步加大勘查力度,加強科技攻關,力爭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加強基礎地質調查研究。
聚焦戰略性礦產勘查、深地資源探測、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等方面,加強重大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創新,尤其是本地區重點成礦區帶成礦理論、成礦規律總結研究,建立礦集區重點礦床成礦模型,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利用研究,為點上實現找礦突破提供理論支撐。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構建產學研結合、高校協同的科技創新平臺,培養科研創新人才,持續提升漢中隊科研創新能力。開展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強化對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利用,深入挖掘檔案資料潛力,發揮其對項目立項和地質找礦的基礎性作用。關注漢中地區略陽北部—北大巴山成礦亞帶、鎮巴成礦亞帶等重點成礦區帶基礎地質調查工作,通過匯總各個階段的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全面梳理本地區的巖石建造、結構構造和分布情況,研究成礦地質條件、資源現狀及分布規律,加快漢中地區1:10萬地質礦產圖的編制進度,為后續礦產勘查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加大戰略性礦產勘查力度。
根據漢中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優選勉略寧地區何家巖—大安一帶鈷鎳銅礦重點調查區及揚子地臺北緣南鄭—鎮巴一帶鋰礦重點調查區,開展地質、物探、化探及工程驗證等調查評價工作,加大異常查證和礦(化)點檢查力度,評價區域礦產資源潛力,提交可供進一步工作的礦產地及找礦靶區,為后續礦產勘查工作提供依據。選擇成礦地質條件較好的鐵、錳、銅、金、鋰、鎳、鈷、鈹、鉀鹽、鎢、鉬、晶質石墨、螢石、磷、稀土、鉛、鋅等為主攻礦種,優選有望實現重大找礦突破的礦集區、已有礦山深部及外圍等開展礦產勘查工作。充分利用省地勘基金、風險勘查資金、市場資金投入,加快勘查進度,盡快實現找礦重大發現,形成大中型礦產資源基地。加大漢中地區晶質石墨礦、石英礦、大理巖礦等特色非金屬礦產、地熱、礦泉水資源勘查力度,為鄉村振興及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支撐。關注和跟進漢中鎮巴一帶下古生界地層中頁巖氣資源的調查評價,開展成礦地層分布規律及成礦特征的研究工作,助力陜南地區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三是爭取老礦山深部及外圍找礦突破。
重點圍繞龍門山—大巴山成礦帶勉—略—陽鐵鎳銅金礦集區,開展老礦山深部及外圍接替資源勘查,促進深部找礦突破。通過攻深找盲、探邊摸底,發現并查明新的資源儲量,為現有礦山的穩產、增產提供資源保障,延長礦山服務年限。選擇玉泉壩金礦、大茅坪銅礦、鏵廠溝金礦、煎茶嶺鎳礦、寧強錳礦等重要的礦床(點),開展礦區深部及外圍綜合地質找礦工作,加強礦床成礦作用及深部成礦預測研究,開展深部找礦綜合技術方法實驗研究,推進深部地質找礦工作取得突破。
四是推進綠色勘查開發。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面實施綠色勘查,嚴格按照綠色勘查相關標準規范開展工作,推廣應用綠色勘查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積極申報綠色勘查示范項目。對漢中隊新建、在建礦山嚴格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建設,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融入礦山生產的各個環節,積極創建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綠色礦山。
五是拓展延伸礦業產業鏈。
探索探采一體化發展模式,加強自有資源的勘查力度,推進礦業開發產業發展。重點加強自有的柳樹坪鋅礦、畢家河石英巖礦、碑壩銅金鐵礦等礦權的勘查力度,通過自有資金投入、引入市場資金等方式盤活礦權,推進優質礦權盡快轉采,力爭在2025年底前建成一座金屬礦山、一座非金屬礦山,在2027年前礦山穩定達產,實現穩定收益,至2035年礦產開發成為漢中隊支柱產業,推動地勘經濟穩定良性可持續發展。



